【一、樹倒知多少?葉量稀疏是樹木健康警訊】
6月1日上午,受到瑪娃颱風外圍環流影響,高雄各地紛紛颳起6、7級,甚至8級陣風,想必騎車通勤的各位市民朋也友都十分有感,而也是此時,陸續傳來了多處路樹倒塌、折毀的災情,據統計共有8處通報、43棵樹倒,養工處回應說到,因傾倒樹木的葉片尚翠綠,故研判起因是瞬間強風才造成樹枝斷裂。
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?協會認為這不單單只是因為風的緣故,個別案件應該還有可以詳細討論的空間,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審視以下4起案件,一同剖析樹倒真相。
首先我們將目光放到「小港北林路」的樹倒案件上,從媒體報導的照片中,我們不難發現倒下的樹其葉量所剩無幾,而這現象有兩種可能原因,一是為了交通視線、綠籬造型等目的而被人為修剪,二是樹木本身健康出現狀況,比如根系受損、運輸組織遭破壞等,導致枝葉無法自然長出,又或者兩者皆有。
透過google街景我們可以得知,這排垂榕至少2011年起便已存在,期間在2015年1月前經歷了一次大幅修剪,且一直到2020年夏天樹木枝葉都仍相當茂盛;作為道路旁的防護綠籬,這些垂榕理應是會定期受到修剪的,也就是說,這樣子的維護修剪並不會導致樹木的倒下,而接著看到2022年5月的影像,可以發現 #葉量明顯地減少、中下層枝椏也呈 #乾枯貌,這便是一個警訊,表示此時的樹木已經有了 #健康上的問題 產生,可能與當時的冬季長旱期有關,又或者是土壤發生了變化,不利於樹木生長、致使根系萎縮,這才害得樹木出現 #生長勢衰退 的現象,此時我們夠做的,便是要建立健檢與樹木健康知識,盡早去發現樹葉稀疏,並找專家調查,事故後則應詳盡地調查事出原因,進一步擬定相關處理辦法,這才是面對樹木風險的最優解。
【二、莫做樹倒幫兇!工程要落實樹木保護】
樹木的傾倒除了跟整體健康狀況相關聯外,也與 #根系的健全 有關,接著讓我們以大社義民公廟旁與楠梓外環西路二案來做講解。
而在此之前,我們需要先建立一個觀念,我們可以依照樹木根系的功能簡單地分為「吸收根」與「支持根」,又能依照它的重要性與可承受傷害性,將它的分布區域分為兩種,一種是以樹木6倍胸徑為半徑畫圓,是為「#核心根群 Structural root zone」,此處的根系多為已木質化的老根,雖缺乏吸收能力但粗壯、#支撐 力強,是樹木穩固的基礎,但也因為較老較粗故受到傷害後不易復原,容易淪為腐朽病菌、褐根病侵害植物的破口,是工程進行中絕對不能傷害到的根系;另一種為「#樹木保護區 tree protection zone」,是樹木12倍胸徑為半徑內、核心根群以外的範圍,此處末端的根較年輕、仍能長出根毛,是樹木吸收的關鍵,以樹木生理的角度來看,為確保根系健康、生理機能正常,工程最多只能占用10%的樹木保護區。
而所謂工程上的樹木保護,便是要落實以上條件,對根系的擾動僅能在最低容許條件內,即使只是再多一丁點的傷害,都有可能是日後樹木衰敗的隱患。
案例一、大社義民公廟旁,停車場肯氏南洋杉倒下
透過google街景追蹤過往的狀況,我們能夠發現義民公廟旁的肯氏南洋杉,由於後方空地改建成了停車場、需要開闢車輛進出口,因而樹根被從極貼近樹幹處截斷、樹穴也被硬生生地縮小,嚴重傷害它的核心根群,爾後的照片葉量都比起2017年時稀疏的多,都警示著它的不健康。
案例二、楠梓外環西路-德民路口 行道樹倒塌
同樣追溯google街景,從樹穴形狀大小、郵筒位置、人行道的鋪面,我們不難看出外環西路的人行道經歷了一次大翻修,樹穴雖然從樹基緣石稍稍擴大成了小方格,但整體工程的進行是完全落在這些樹木的核心根群範圍的,勢必將對它們造成諸多影響,可能有出現破壞核心根群的情形,而事實上自2017有街景紀錄以來,可以明顯發現有許多空下來的樹穴及伐除殘留的樹頭,外環西路-德民路口的4棵喬木也有3棵前後相繼消失,到了2020年時只剩下本案倒下這一棵,也許我們無法考究這些樹木必須被伐除的真正原因,但這麼多的樹都在工程後出現問題,肯定是與當時人行道的鋪面工程跟脫不開關係的。
僅透過照片觀察,也許我們很難判別樹木的倒塌是因為風的緣故,或是有其他因素,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,高雄市的各項工程常因施工人員的不留意,被進行一些明顯損及根系的處置,但偏偏這些不當對待的後果不會即時反應,而是積年累月、嚴重到樹木真的無法支撐了,或突然一陣強烈外力,這才轟然倒塌,但政府、媒體、普羅大眾往往都只看見了事情的果,而不知事件真正的因。
【三、弱風斷枝砸車!斷頭修剪惹禍?】
2023年6月1 日,高雄苓雅區大順三路出現弱風斷枝掉落砸傷行駛汽機車的事件,雖然未造成人員傷亡,但從媒體報導畫面我們可以看見折枝的斷面、我們可以發現,本次斷枝的傷口呈 「樹皮片狀撕裂」,而非單純的斷裂,檢視2011年google街景,配合空拍機拍攝傷口畫面,確認這棵樹因在過去曾經被大傷口的斷頭修剪,才導致如今一陣弱風,枝條就輕易斷裂傷人。
也特別在此撰文,告誡政府機關和民意代表,請勿再做大傷口修剪,尤其是斷頭修剪,以免未來造成公安危險。
一般正常的枝條隨著時間生長,會出現抗風的枝條結構力學,側枝會形成三角形的『側枝髓心錐』,如同螺絲般將枝條牢牢地固定在主幹上。
而經過大傷口的斷頭修剪過後,新生的枝條則不會形成如此的力學結構,新長的枝條只會脆弱的黏在樹的表皮上,特別容易斷裂,新生枝條又稱「不定枝」,打從最初它便如同用一塊膠布貼在樹皮上一樣,缺少嚴密的連結、也不會有髓心錐的產生,這導致其力學結構十分脆弱。而本次斷裂點,就是多年前斷頭修剪遺留的巨大腐爛傷口旁的不定枝,當降雨重量增加後、弱風吹襲後應聲斷裂,並非是樹沒修剪所致,反而過當修剪才是元兇。
而此次斷枝事件發生時間內所測量到的最大陣風為7級,而苓雅測站2022年統計資料呈現,十二個月份裡最大陣風為六級的有一個月,最大七級有八個月,最大八級有三個月,當日7級陣風確實屬常態`、並未異常的強勁,枝條卻斷裂了,大傷口修剪與斷頭修剪的公安危害不大嗎?
目前很遺憾的,高市府與諸多縣市,並未明文禁止大傷口修剪,高雄市在我們推動下,已經禁止斷頭修剪,希望能逐步禁止傷口直徑5公分以上的修剪,不要讓愚蠢的民粹與便宜行事的劣質景觀業者,破壞我們城市的樹木,危害市民安全。
總結這3篇系列報導,由此可知,樹木是否容易傾倒需要重視的是樹木的樹根工程保護、平時的樹木健檢,風災前胡亂修剪不只不能預防樹倒,甚至容易導致斷枝傷人的慘案,也需要仰賴樹藝知識的普及;若規劃行道樹穴時能採用 #帶狀樹穴,保持適當間隔、給予樹木充足的根系生長空間,修剪時非必要 #不砍除結構枝、#不造成大傷口,讓其自然、健康地生長,相信樹木不至於如此脆弱。
樹與動物、人類是一樣的,同樣都是生命、同樣擁有複雜且交錯的生理機制,樹倒的原因絕對不會是簡單一句強陣風、沒有修剪就能帶過的,我們需要的是在案件發生後,多去剖析、追溯每一起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,並檢討現行的做法有無失當之處,再藉由訂定新的準則要求相關人員遵守,以此才能杜絕憾事再度發生。
Comments